追求現代化,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水平,是我們幾代人都夢寐以求的願望。正當我們爲實現這一目標埋頭苦幹奮力攀登時,突然有權威人士告訴你,所追求的目標已經近在眼前,差一點就要碰着你的鼻尖了。這還真讓人有點措手不及,不禁要展一展腰,揉揉眼,仔細審視一下這個「初等發達」了。
有人會認可。因爲有人已經實實在在是「初等發達」或者「中等發達」甚至「高度發達」,現在該舉杯相慶了。有人會迷惑,「初等發達」不過如此,想見「發達」也肯定不過爾爾,「特沒勁」!有人會悲觀失望,「初等發達」了還是驅趕不走窮苦的幽靈,看來「發達」這趟列車是永遠也登不上去了。
本人家在山西,自幼蝸居黃河岸邊黃土高原之上的偏遠貧困地區。對於全國的「發達」程度知之甚少,但對於山西之落後——爲嫌「難聽」,姑且就叫不發達或欠發達吧——卻有深切的感受。三晉大地自然條件之差,人們思想觀念之陳舊,農村貧困人口之多,自然生態環境破壞之嚴重,產業結構之不合理,經濟發展水平之低,看着就使人心情沉重,想着就教人十分焦急。然而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2》的第一次現代化排名中,山西位居全國31個省市(港澳臺不計在內)的第13名,在第二次現代化進程排名中,山西位列第12 ,現代化指數爲30,正好等於全國的平均指數,正好夠着「初等發達」的分值。看着這研究成果,想一想山西的現狀,我不禁一陣陣悲從中來。多災多難的黃土地上,還在爲擺脫貧困而披星戴月辛苦奔波的父老兄弟,他們也已經算是「初等發達」了。而且這「初等發達」還不是哪一個人隨口說的,是由國家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支持的課題組研究出來的。嗚呼,人和人的感覺爲何如此天上地下!
當《南方週末》的記者問「初等發達」的課題組長,爲什麼不實事求是,命名爲「較不發達」國家時,組長說:「很難聽,很難聽。應該從積極的角度來命名它。這個名字要在政策上、老百姓心裏產生一種正面的效應。」 我由此想到了我們的國歌。要說好聽與否,「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一句比「較不發達」怕是要「難聽」多少倍吧!但全中國天天在唱,人人在唱,誰也沒覺着不好聽,誰也沒覺着消極,誰也沒覺着有負面的效應。
居安思危,知恥後勇,是一種精神的體現。粉飾太平,自我陶醉,是一種心態的反映。如果我們連說自己「較不發達」的勇氣也沒有,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悲哀。真不知我們將如何進步。但願我們還能記着大躍進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情景和結果。
是否發達的問題,不要死坐在研究室裏計算分析,也不要老是盯着世界銀行如何如何。到最基層去,到最廣大的人民中間去,走一走,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如果還覺着「較不發達」無法體現「三個代表」的真實意境,那就站在國旗下面,反覆的唱幾遍「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