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難逢擴招年
調檔名單中沒有「杜娜」的名字。杜娜父母的公關能力極強,招生工作還沒開始,公關就到北京,杜娜想來我們學院上學的條子幾經輾轉傳到我的手中。杜娜雖然考了520分,但是專科三個志願全都瞎了,成爲死檔。唯一的希望是找有擴招指標的學校花錢讀本科了。
下午三點鐘老杜突然間興奮地在電話中告訴我,他聯繫了西北一重點大學本科,校方要2.8萬元。招生單位正在開調檔單,一會取出檔案就齊活了。只要杜娜能走,我也減輕了負擔,心中鬆了一口氣。
下午5點鐘,我正在房間看檔案,突然手機急促地響起來,老杜說,「西北那所學校錄一男生,又不要杜娜了」,對方說話聲都在顫抖。我沉思良久,決定與學院有關領導聯繫,看還有沒有擴招的本科指標。從遙遠的電話彼端終於傳來招辦主任親切的話音:「昨天下午湖南有一個擴招的指標,那裏沒有完成任務。上午調到浙江,還是不行,今天下午又調到吉林。你30分鐘後再打來電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晚上9點30分終於傳來招辦主任激動的聲音:「我們學院最後的一個擴招指標可以調到你那裏使用了」,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杜夫婦時,老杜像孩子似的跳起來。
17歲的杜娜是幸運的,恢復高考20年,大規模擴招是第一次,1999年從拉動經濟發展考慮,高校出現了補償性大規模擴大招生。20年等一回,猶如千載難逢。
■錄檢組長把關嚴
錄檢組組長是位五十歲上下的男同志,一臉正氣坐在那裏把關,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爲什麼把高分生退掉,而把低分生留下?」錄檢組長仔細地審視着我前面一個招生院校的《調/退檔單》。
「這個考生雖分數較高,但個子太小了,只有1.48米。」
「你們是工科院校,教育部對於工科院校學生的身高沒有特殊規定不能退檔。南方孩子特別是女孩就是個子小,爹媽給的沒辦法。」
「這個學生還平足,跑不快,上體育課有影響。」他一邊讓錄檢組長看表,一邊喋喋不休地尋找着理由堅持退檔。
「我就是平足,我跑得可快了,上大學不受影響。」錄檢組長邊調侃邊把體檢表遞了回去,看來這份檔案是退不回去了,看到剛才精彩的「錄退之爭」,我心裏十分高興,並對這位錄檢組長肅然起敬。
「您剛才夠威的!」我說道。
「退檔退得沒道理。高分走不了,低分走了,讓我們無顏見江東父老。」看後邊沒人,我又和他聊起了今年的擴招。他說,「教育部擴招指標下達得比較晚,擴招指標下來時,考生已填報完志願。省裏只好組織考生又填報擴招志願。省外高校看好我們的高分生,紛紛追加擴招指標。」
是啊,當前幾乎所有的商品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只有在教育消費方面卻是嚴重的供不應求。一方面是送子女上大學、上名牌大學,一方面卻是門檻高築,半數以上考生難圓大學夢;一方面是高校數量少,國家對高校投資缺口很大又一時難以改變,一方面是中國百姓準備給孩子唸書的豐厚的儲蓄像睡獅一樣巋然不動;一方面是一些家長手中的錢不知道往哪裏送,一方面是外國教育機構向中國張開彌天大網。
■違紀「極品」遭懲罰
2000年東北某省對招生工作十分重視,對違規違紀者嚴加懲處。此次招生採取網上錄取,使招生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充份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體現了辦學自主權,更有利於實現高校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由於具有高效、快捷的特點,也使工作人員減少三分之一。網上錄取隱去考生姓名、考號,電子檔案錄入後,由考生簽字,報考學校專業均不得變動。
話說鑫州某中學的畢業生陳濤體檢合格,高考成績590分,報考提前錄取的某工程學院。一天上午陳濤父親忽然接到招生院校王老師的電話,叫他帶上陳濤到鑫州大廈面試和體檢。王老師從頭到腳、從前到後把陳濤上下打量了三遍,並讓陳濤在他面前來回走了兩趟。嚴肅地、緩緩地說道:「老陳,你的孩子一隻耳朵有小墜,一隻耳朵沒有小墜,左右不對稱,有損校容。另外,你兒子一隻腳板太厚,一隻腳板過薄,走起路來,平衡感不太好,看來體檢有問題。」
老陳戰戰兢兢說道:「我們是經過學校統一組織的體檢合格後才報的你們學校,不可能體檢不合格啊!」王老師輕蔑地說道:「他們的檢查我們不認可。但是你的孩子怎麼辦呢?現在檔案在我們這兒,不合格我得退檔,退回去可能把孩子耽誤了。你們先回去吧,我們再研究研究。以後有什麼事情由當地張老師和你們聯繫。」王老師說到這兒,順手指了指坐在旁邊一言不發的一位30多歲的男子。
當天下午,張老師打來電話,「小孩的事,比較難辦。你們準備2萬塊錢,明天上午送來,由我出面打點,疏通各種關係。」老陳接完電話,臉色蒼白,馬上向單位請假,趕回家去商量。
老陳是鑫州百貨商店的職工,每月工資幾百元,老婆孩子在郊區務農,上學。多年來日子過得一直緊巴巴的。老陳一口氣跑回家,陳濤非常懂事地說:「爸,我知道咱家沒有那麼多錢,一下也借不到,工程學院我不去了。我考了590分,還可以去其他重點大學,幹嘛一棵樹吊死。」第二天老陳將家庭經濟狀況向張老師做了介紹,最後說道:「我們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這個學校不去了,請退檔吧!」
「這個學院是你們自己報的,你們說去就去,說不去就不去了?檔案在他們手中,孩子學校看中了,你們即使不去了,也要把錢交了,把手續辦了,然後王老師回到學校再把檔案和錢退回來。可那時,你們想去其他學校也晚了。你們不要太看中這兩萬塊錢了,要爲孩子的前途負責。」張老師一步緊似一步地說道。
「你們回去再考慮考慮,明天你們帶兩條極品雲煙,兩瓶茅臺酒再來見王老師。」
老陳和兒子步履艱難地走在鑫州大街上,茫然地看着滾滾的人流。「爸,我只知道雲煙中有紅塔山、山茶花,不知道還有極品雲煙,……什麼極品、極品,我看這倆人就是中國人中醜類的極品。」老陳猛然心中一亮,父子二人毅然地走向市紀檢大樓。事後得知,兩位「極品」受到有關部門的嚴肅查處。
■長袖擅舞搭順車
華北某大學的張老師一身淡妝不施脂粉,渾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深閨大院象牙塔的好好先生的書卷氣。入駐前招辦主任讓她特招兩個學生,如果有困難可以由學校下兩個擴招指標。這兩個學生是學校領導點的名,務必帶回去。
不幸的是這兩個人都沒有上他們學校在本省的出檔線,只夠省內最低錄取線。張老師異常認真地和錄檢組老師談了這兩個學生的情況後,表示可以下兩個擴招指標。錄檢組老師不愧久闖江湖,絲毫不含糊,立馬把身價標出來:「招辦給這兩個人檔案可以,但是你們如果只下兩個指標,那不行。得下四個指標,這兩個人由你們點錄,另外兩個人由省裏定。」張老師有些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她懷着一線希望,樓上樓下找了不少領導,說得口乾舌燥。她來時穿的是一雙新皮鞋,樓上樓下跑得腳面都磨起了一個大水泡。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只好在腳面上貼創可貼,繼續堅持說服工作,但是仍然沒有絲毫的進展。張老師被困兩天,無奈急得向校招辦主任彙報。大學的招辦主任頗具大家風範,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再追加兩個指標。」第五天早晨,張老師終於獲得解放,鳴金收兵。
■北京院校紅透天
2001年華東某省600分以上的考生有6000多人,全省理工類前20名考生均投身清華門下,可第一志願報考清華670分以上的考生有72人,650分的139名。清華原計劃招59人,看到生源如此優秀,便將招生人數從原計劃的59人擴招到80人,爲此清華享受提前半天調閱考生檔案的特權。清華風頭出盡,北大豈能屈居老二?北大原計劃招收52人,擴招35人,其中文科前5名北大「一個不落」照單全收,實現了自己的千金之諾。
在該省招生中,北京院校紅透天。這個省經濟欠發達,大學生就業有一定難度,一些學校老師對學生引導有誤區,有的老師多次對學生講:「你們千萬別報省內大學,學生畢業了,在省內要飯都要不上。你們一定要到北京去!到上海去!將來大學畢業了,就是要飯也不要回來要!」於是學生們盲目報北京、上海的大學,南京、杭州、武漢都不去,標準高得嚇人。其實,即使是北京的考生,每年也都有近四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要到外地上大學。由於一窩蜂地盲目報北京的院校,致使重點院校本科批次錄取結束時,仍有1500多名600分以上的考生因「撞車」而未被錄取。本省農大、醫大、交大、陶瓷、水電學院等普遍未能完成招生計劃。從第二批本科批次投檔情況來看,不少在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撞了一回車」的考生又在二類本科批次狹路相逢,高分考生集中在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工商大學、工業大學等幾所院校。北京院校所有錄取的學生,均是一志願錄齊,北京院校的招生老師個個喜氣洋洋。
一天吃飯時,北京院校的老師不期然圍坐在一起。北方工業大學的老師神采飛揚地說:「我們學校招的最高分是666分,這個學生一志願報的是清華,二志願是北大,他比清華的錄取線低了2分,二志願轉到北大,北大一志願的都錄滿了,二志願根本沒出檔。就這樣落到我們學校。」「哪有這樣報志願的,既報清華又報北大太可惜了。」大家議論着,只有工貿學院的老師低頭不語,「你怎麼不說話?」有人問到道,「我正考慮帶來的一把條子怎麼辦?出檔分數那麼高,回去怎麼交待?」另一位說,「有什麼不好交待,低分找誰也不好使。」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