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的銀行破產了──四大銀行30%壞帳,資本金不足5%
 
2002年2月1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三聯生活週刊 上市:中國銀行的必由之路

  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的樂觀在於她有5年的準備期,「現在開放的速度是每年4個城市,5年後人民幣市場放開。」5年只做兩件事:「重塑微觀基礎,完善金融監管。」開刀的對象是四大國有銀行和他們的婆家——人民銀行

  隨着中國加入WTO進程,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與爭論。12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出現在中國發展論壇年會講臺上,這是「入世」後中國金融高層第一次公開的回應:「第一,人民幣的存款不會有太大發展,這受制於營業網點的數量;第二,人民幣貸款也不會攀升太大,因爲外資銀行沒有那麼多人民幣來源,現在它主要靠同業拆借,目前對中資銀行的規定很嚴,同業拆借只是幾天的時間,而外資銀行可以一年,但『入世』以後都要一視同仁;第三,外幣貸款也不會增長快,這取決於本外幣各自的貸款利率,1997年以後我們七次降息,目前人民幣利率只比外匯利率微高;第四,我們預計增長最大的業務是外匯存款,這可能是增長量最大的業務,可以預計中國的新富階層會更多地把外幣存到國外銀行,這些是國內最『優質的客戶』資源;除此之外,國際結算外資銀行優勢明顯,他們的網點多。」

  吳曉靈的樂觀在於她有5年的準備期,「現在開放的速度是每年4個城市,5年後人民幣市場放開。」5年只做兩件事:「重塑微觀基礎,完善金融監管。」開刀的對象是四大國有銀行和他們的婆家——人民銀行。

  「對於四大銀行,目前已經明確的實質性改革分爲兩大方面」,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國內研究室副主任黃金老告訴記者,「一是形成多元化的產權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人民銀行已明確分三步走,即公司化改造—股份制改造—上市」。這意味着四大國有銀行將直接挺進資本市場。

  實際上,從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即委託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作了《國有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研究報告》,該研究直接針對工、農、中、建的何去何從。9月3日德勤事務所拿出了118頁的初稿,目前經人行幾次會議的討論,已呈交國務院,「肯定還會修改,但目前還是機密。」,一位知情人說。

  「目前四大銀行還是準行政機構,人事由上級任免,經營受政府幹預。」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處尹龍博士說,「比如行長只願向國有企業放貸,即使是壞賬也不用擔太大的責任,而向私營企業放貸,一旦有差錯就說不清了;有些地方行長和地方政府合謀,如果不向其指定企業放貸,政府則可調動其他企業擠兌。」在內部經營上,目前只有中國銀行有董事會,其他則由黨委負責;覈算體系尚不不清晰,國外的商業銀行有四本賬:總賬、部門賬、產品賬、客戶賬;而國有四大銀行只有一本總賬。最大的困難戶是農行,金融圈的一個流行說法是「計委點菜,農行掏錢」;另一方面,農行必須承擔更多的普遍服務,根據尹龍的測算,農行的每筆存款業務只有超過1500元才有可能盈利,「而很多農民一年的存款不過兩三百元」。

  當務之急是公司化改革。人民銀行從去年開始即向四大銀行派駐監事會,中國銀行今年5月首次向外披露公司的壞賬比例爲28.8%,被外電稱爲「誠實的突破」,其他三家也將在明年透明賬目,五級分類的國際會計制度也將逐步推行。

  「目前還是政策醞釀階段,方案還在討論」,尹龍說,比如業務如何重組,中國銀行是否會成爲控股集團,按業務分拆爲銀行、保險、證券等控股公司,抑或按省區分拆?是自己獨立完成改造抑或先引進戰略投資者,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上市的盤子又太大,資本市場壓力過大,目前準備停當的交通銀行計劃上市20億元,這相當於浦發的6倍。

  上市的最基本的設問是——這是個賺錢的公司嗎?對於四大銀行來說,這是個理論上說得通,實際覈算卻困難無比的尷尬。如果按照黃金老的方式計算:目前四大銀行所有資產10萬億元,平均壞賬率30%,也就是3萬億,其中一半是收不回來的,等於虧損1.5萬億,四大銀行的資本金是5000億,債務與資本相減——總資產是負1萬億,兩年前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時轉移的1.4萬億又怎麼算呢?實際上四大銀行的資本金不足5%,而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必須達到8%,「這麼算中國的銀行破產了。」黃金老說,「如果壞賬率始終很高的話,也不會有外資進來參股,股份制改造無法進行下去。」

  「最頭痛的是沒有辦法精確計算出有多少壞賬。」尹龍介紹,很長時期國內的計算標準是「一逾兩呆」,逾是指逾期,兩呆指呆滯(欠利息6個月)和呆賬;很多賬看起來都沒問題,實際上有些公司是在不斷借錢來還利息,另外還有很多企業因爲生產週期暫時還補上錢,也被劃入壞賬。國際會計標準將賬目分爲5級: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壞賬,評價標準靈活精確,每筆賬目隨時間變化可以在各級間移動,目前這樣的計算方式也剛剛開始推行。

  據尹龍介紹,徹底解決壞賬只有三條出路:第一,國家財政負擔,具體就是財政部掏錢;第二,人民銀行掏錢,增發鈔票而通貨膨脹;第三,儲戶承擔,也就是銀行倒閉;而目前則力求通過提高銀行競爭力,每年以盈利來衝消壞賬。

  199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被視爲中國金融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此後證監會、保監會相繼從人民銀行分出,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先後上市,1998年人民銀行也完成了組織大調整,成立了跨省的9個大區分行。事隔9年後,明年初第二次中央金融會議又將召開,而據知情人透露,其中最敏感的一個議題是——要不要繼續拆分央行?換句話說是否會剝離銀行的監管職能,在人民銀行外成立銀行監管委員會。

  「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是,銀行監管還沒有走上正軌。」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的王君說,「監管的理念、體系、方法還沒有形成框架,也沒有真正從合規性監管向以風險爲基礎的監管過渡,很多做法還是簡單重複。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經常發現人民銀行的下級機構在制定本應由總行統一制定的政策,總行又在忙於本應由下級機構執行的現場檢查和監管政策的實施。」實際上監事會、銀行監管司、外匯局、財政部都對銀行的監管的全部或某一方面享有權力,「其結果必然是監管的重複和漏洞並存」。

  「但每次組織重構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尹龍回憶1998年央行內部改組爲九大支行時花費了近千萬元,換的章就數不清。「更嚴重的則是引起人心浮動,導致制度和程序破壞,造成文化、信息、資產的流失。」王君說。

  據知情人透露,人民銀行的拆分已不是問題,關鍵是怎麼拆?是向證監會一樣獨立出去,成立和央行平級的機構;還是像外匯管理局,相對獨立,由央行副行長兼任局長?謎底將會在明年初的金融會議上揭曉。(記者 李偉)

 
分享:
 
人氣:10,0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