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从流行民谣看中国大陆社会现状(之三)(图)
 
罗翮
 
2002年11月2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动向》10期编者按:中国大陆从官场到社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已经成为公害。本文采集的民谣,集中反映了这个现实。歌谣当然离不了艺术夸张,但这种歌谣的出现,本身就表明民意无处伸张,只有借歌谣发泄。

今天中国大陆盛传民谣,各种民谣、顺口溜层出不穷,不但充塞街头巷尾,甚至堂而皇之闯入机关、学校。人们茶余饭后在家里闲聊,或街谈巷议甚至办公开会时,常常心照不宣说上几句时下或俚或雅的民谣、顺口溜。这些民间文学成了宣泄情绪、消愁解闷的工具,当然也是民情的反映,是老百姓的呼声,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生动反映当前社会的真实。

从物到人,处处见假

许多到中国大陆的人都互相提醒防假:「一切都假,唯有骗子是真的。」

「处处见假」使民众处处受害;

「新鞋穿到半路,张嘴好像老虎;买了一套西装,一碰扣子全无;喝下两盅名酒,立刻酒精中毒;搬回新式风扇,噪声有如擂鼓;空调插上电源,不见降低温度,急去责问商店,电梯卡壳中途。」

也有「打假」,但有时金钱作怪,相互包庇,「打假」变成了「假打」;

「你使假,我装傻,有了回扣就潇洒,坑国家,害天下,丧尽天良求暴发。」

有一首民谣把《革命诗抄》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稍作改动:

「货假不要紧,只要钞票真。宰了他几个,还有后来人。」

现在干部升职,「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德才作参考,后台最重要。」

由于年龄和文凭的重要性提高,因此造假就从「物」发展到一人」:

「工龄越来越早,年龄越来越小,文凭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

「四大虚」:官场和社会怪像

有句顺口溜叫「四大虚」,总结当前官场和社会怪象:

「领导的肾,统计的表,小姐的微笑,三讲的稿。」

上述四项全都是虚假的。各种统计弄虚作假并非始于今日,在「大跃进」时期就风行,现在国际上也出了名。小姐的微笑是虚的,这里的「小姐」是指「三陪小姐」,她们当然没有真情实意。「三讲」是江泽民发起的政治学习运动,几年下来,大家应付了事,谁也不会当真。当官的已总结出一套办法:「讲小不讲大,讲虚不讲实,讲明不讲暗,讲远不讲近,讲少不讲多,讲共性不讲个性。」被枪毙的胡长清原来还是「三讲」的先进典型呢。至于领导的肾是虚的,当然是被色所伤。这还附带来一个副作用:药店推销补肾假药时,往往说「这是中央领导吃的」。

以领导的「肾虚」来形容党内腐败真够生动。在二月二十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朱镕基就这样坦率地承认:「社会」形成的所谓同感共识,里里外外、东西南北,全都是假的、伪劣的,唯独只有一个不假、不伪劣,那就是党政领导干部的腐败,那才是货真价实的。」

一九九九年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所谓「形象工程」,目的是「树河南形象」。对这种往脸蛋上擦雪花膏的所谓「形象工程」,民间认为:「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真是:「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领导台上吹牛皮,群众台下饿肚皮。」

其实,弄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来粉饰政绩,欺骗上级,不是一个省,而是官场通例。有一副讽刺中国大陆官员造假的对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数字」带来官位,当官则要制造「数字」。这真是共产党多少年来的「一贯制」:「产值要高,政绩要大,至于假不假,我才不管它,人高我也高,不高被小瞧。高了还要高,不然乌纱掉。」

统治者威信扫地

现在中国大陆人民最痛恨的腐败已经蔓延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当权者花天酒地的淫糜生活,使他们在人民眼中成了仇恨和嘲笑的对象。下面这首民谣传播甚广,说明统治者的威信扫地以尽:

「为官不怕喝酒难,万盏千杯只等闲。鸳鸯火锅腾细浪,生猛海鲜走鱼丸。桑拿洗得周身暖,麻将搓到五更寒。更喜小姐肌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戏仿毛诗《长征》的民谣。长期以来被主流意识形态供奉在神坛上的领袖人物的名作,被改造之后用来挖苦当朝百官的丑态,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变化,正好反映了共产党由盛而衰、由得民心到失民心的根本变化。

今天那些可谓「反动之极」的民谣、顺口溜得以流传,也说明中共的统治不像以前那么严密了。或者也可以说,共产党内一些有识之士,痛感中国现在社会问题极其严重,亦想通过各种办法治一治。


王怀忠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北京《检察日报》刊载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不妨听听民谣》。该文章举了几个贪官事例,指出作为领导干部,少坐在办公室里听些空洞的汇报,多到群众中间听些民意民谣,对提高识人用人的准确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一定大有裨益。其中一个贪官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早在任阜阳市委书记时,就大肆卖官,受贿索贿。东窗事发后,记者采访时在当地听到流传甚广的民谣:「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怀忠。」

历代统治者出于维护和巩固统治地位的考虑,还注意从民谣中了解「民意」。古代曾设官员专司「采风」之职,并命他们「摇木铎采诗于道」,「以闻天子」。《南史.梁武帝纪上》讲到:「诏分遣内侍,周省四方,观政听谣。」

民怨可畏

「上山下山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古谣谚》)。古代专制统治者之所以注意民谣中的民意,是因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无权,无法监督官吏,只好用民谣来发泄不满。聪明的皇帝会认识到这一点。至于昏庸的皇帝,不要说不听民意,连谏官的「官意」都不听,所以等待他的命运只能是灭亡。现在中国已经是「人民共和国」了。按照宪法,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不但可以监督官员,而且可以依法撤换不称职的官员。然而事实是什么呢.民谣如此盛行,不就说明人民不但做不了主,而且民情上达的渠道都不通,所以才有民谣的大流行。

古人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现在人民共和国的「公仆」们,能够听懂这几句古人的话吗?


 
分享:
 
人气:17,82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