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世界日报专访:以中国知识分子的热情突破新闻封锁
【人民报消息】李洪宽创立“大参考”透过网路传达自由讯息

  互联网(Internet)问世后,整个世界地球村更紧密结合,网路新闻无远弗届,更对传统传媒造成极大冲击,这股挡不住的潮流也悄悄入侵共产铁幕国家,不甘心成为“一言堂”顺民的老百姓,正从一小方电脑视窗,贪婪向外探索美丽新天地。

  以李洪宽为首的一群中国留学生,一九九七年以华府为基地,创办“大参考”电子周刊,一九九八年则转型为“小参考”,几年来突破大陆新闻封锁网,提供了大量大陆官方媒体所没有的尖锐敏感信息。

  现年三十七岁的李洪宽来自山东,是北京高层的头疼人物。李洪宽毕业自南京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一九九一年留美,就读爱因斯坦医学院。虽专攻生化医学,一直关心时事,求学期间就给两家杂志写专栏的李洪宽见证了六四民运及其被镇压的经过,留美后曾下海华尔街任证券经纪商,在纸醉金迷的环境下,李洪宽从未忘记自己是中国知识份子。一九九七年金融风暴,碰上一场大车祸限制了行动的自由,因缘际会李洪宽于是创立这电子杂志。

  一九九七年九月大陆正召开十五大,因“六四”下台的前总书记赵紫阳向大陆高层写信,要求平反六四。此信传到海外,李洪宽便以“大参考”名义将赵的信投递给大陆数千名网友,没想到竟收到两千多封热情回信,于是决定大量搜集大陆读者的电邮地址,自此源源不断向大陆传播在大陆看不到的各种讯息和文章。九八年三月,李洪宽又出版了“小参考”日刊,随着大陆网路发烧友人数激增,目前大陆读者已逾百万。

  一九九七年中国大陆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电子防火墙,一般网友要浏览“反动刊物”较困难,李洪宽以电子投邮方式,绕过新闻封锁,将新闻传播化被动为主动,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陆对李洪宽和“大参考”旗下编辑群恨得牙痒痒,却莫可奈何。

  “按照中共的定义,我应算是‘反动份子’,但中国的政治文化必须要变,让社会精英广收资讯,走和平演变道路。”李洪宽指出,大陆喜欢的新闻,广大群众多的是管道接收,“大参考”、“小参考”择取自港台中文媒体政论杂志、美国主流媒体的消息,举凡民运台独、疆独、藏独相关新闻,不仅小老百姓兴味盎然,一些“领导”也列入参考,这就是“大、小参考”名称的由来。

  除了电子投邮的方式传播新闻,李洪宽也搞新闻网站,并有先见之明,早在网路新闻蔚成风气之前,就抢先登记了“BigNews.org”、“XinhuaNews.org”、“PeoplesDaily.org”几个网址,想上网参阅新华社、人民日报网友们,“一不小心”就会进入这个“反动消息”大观园中。

  从留学生、股票经纪商到今天大、小参考编辑,李洪宽投身这项没有“钱”途的事业,靠的是一股勇气与热情。原本藉藉无名,一九九九年三月上海电脑商林海因向“大参考”提供三万个大陆网户邮址而被捕判刑,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互联网政治犯。“林海事件”受到国际媒体大幅报导,不仅替大、小参考免费宣传,李洪宽也因而成为国际新闻人物,“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称李是与中共网路警察进行斗争的数码游击战士。

  李洪宽对于大陆在进入新世纪还没走上一个起码的人道精神立国的状态,感到可悲,“要想改变需要更多人站出来,一起向中国政府争龋”尽管如此,在中国人对新闻自由之追求有共识,在互联网推波助澜下,李洪宽对大陆新闻自由仍有乐观期待。

(世界日报记者许惠敏)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成都美领馆发生恐怖爆炸 四川当局严密封锁消息 2002/1/11 (13,004次)
闷罐头是江泽民苟延残喘的救命稻草 2002/1/6 (12,520次)
江西万载严密封锁爆炸消息 2002/1/2 (11,502次)
大陆公安透露海南疯子杀亲案构陷法轮功始末 2001/12/29 (15,528次)
突破网络封锁的最新方法 2001/12/28 (15,227次)
唐外长的突破 2001/12/22 (13,982次)
《新华日报》狠批独裁执政党:打碎法西斯式的出版法 2001/12/15 (16,403次)
纽约股市大涨 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 2001/12/5 (12,954次)
突破旧时代的思维──大陆的孩子们在比什么? 2001/11/25 (12,158次)
一个神奇的故事和几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多图) 2002/1/7 (30,232次)
小笑话:江泽民的答案 2001/11/11 (17,845次)
小笑话:张爱萍教训江泽民 (图) 2001/5/20 (39,19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