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人民日报属下小报《环球时报》涉嫌泄密
【人民报消息】李少民、高瞻先后回到美国,这场喧闹一时的捉放:“台谍”戏收场了。

从李、高和覃光广先后以莫须有的“间谍”罪名或判驱逐出境,或判刑后准予“保外就医”出境回美,使人想起人民日报属下小报《环球时报》七月二十日的一篇文章《台湾“军情局”特务纷纷落网》,该文实际上为对李高覃的控罪作了注脚。

在这些学者中,《环球时报》集中火力攻击李少民博士,因为李博士是研究中国的著名学者,著作多,影响大。如果把李博士“批倒批臭”,这场以学者为对象的“抓间谍”运动,就达到战略目标了。

不过,该文作者却没有料到,过份的积极性使他弄巧成拙,把事情弄砸了。

他写道:“台湾间谍机构……有时也以“民主正义”拉拢 极少数对大陆政治制度不满的人。如上述的李少民,不愁吃穿却在敌对意识形态的蛊惑下参加了台湾间谍组织。”(事实上,中共法庭以“间谍罪”加给李时,并未说过他“参加台湾间谍组织”。)这位先生显然太急于“批倒批臭”李博士,居然想把他提升为职业间谍。他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却把天机泄露了。

李少民教授为什么成了他们的猎物?原来是他“对大陆政治制度不满”。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从李少民发表的大量著作看,他确实对中共一党专政不满。他是华裔美国公民,他关怀故乡,希望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吸取台湾民主化的经验,早日走上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的道路。这纯粹是一个学者的研究结论,对中共来说,是“逆耳忠言”,而且都是公开在报刊上和专著上发表的。想不到这竟成为他遭到“间谍罪”指控的根源。

谜底由《环球时报》揭开了。显然,这不是当局的意愿,因为这是真正的“国家机密”--为什么要专门发动一次“抓间谍”运动的真正原因。然而,那篇文章的作者却把这机密泄露了。

如果真正严格执法,恐怕《环球时报》和那篇报道的作者难逃“泄露国家机密”的嫌疑。

摘自(争鸣)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中国外交的挫败 2001/8/13 (12,303次)
中国人的耻辱 2001/8/11 (11,423次)
李少民的学术文章触怒北京 2001/8/10 (10,958次)
李少民朋友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被拘 2001/8/8 (10,732次)
李少民终于打破沉默 2001/8/8 (11,098次)
高瞻:我觉得需要寻求一种保护 2001/8/7 (11,421次)
往事不堪回首 李少民谈在大陆的痛苦经历 2001/8/7 (11,001次)
中共荒唐世界第一 传送人民日报可判间谍罪 2001/8/7 (14,569次)
高瞻说差不多每晚都梦见被拘捕情况 2001/8/7 (11,595次)
小笑话:张爱萍教训江泽民 (图) 2001/5/20 (39,19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