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東方日報社論:血淚濺迸慘熬煎,風雨飄搖又四年
 
2001年7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今天是特區政府成立四週年的日子。最近幾天的民意調查顯示,特首董建華的民望繼續維持低落,市民對經濟前景失望,特區政府的無能管治,甚至導致六成市民不以身爲中國國民爲榮。對中學生的最新民意調查,對董建華列爲施政重點的環保問題,也感到不滿,空氣污染,學生們抬頭不見青天,紛紛反對董建華連任,說寧願「博一博」,也希望另有特首人選。

  四年以來,以董建華爲核心的特區政府,假大空話說盡,成績卻貧弱差劣,施政愚庸,威望掃地,這已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四年前對董建華寄予厚望的人,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要爲董建華的治港成績挺撐辯解,也不禁理屈詞窮。特區政府在四週年前夕,炮製出一項粉飾昇平爲自己臉上貼金的「二○○○至二○○一年大事紀要」,斷章取義地拼湊了一大堆外國商界報刊對特區說的一些客套外交詞令自我抬捧,但恰恰正是二○○○年度,香港自殺死亡的人數創新高,其中四成因失業煎熬而自殺,這個數字就是對特區政府禍港四年的最有力控訴。

  以董建華爲核心的特區政府四年以來,志大才疏,橫衝亂撞,結果是頭破血流,天怒人怨,可以歸納爲十大敗績。

  一、董建華本人炮製了「八萬五」計劃經濟的建屋數字,經歷金融風暴,令地產樓市一沉再跌,製造近三十萬戶負資產者,經濟轉型不成,「八萬五」令香港經濟陷入困局,董特首眼見闖下大禍,又召見幾份保皇報章,輕佻地說一句「八萬五已不存在」,公然愚弄港人,但居屋至今仍然按照「八萬五」思維精神推售,令負資產者與經濟陷入萬劫不復,這是特區政府四年來的罪孽之首。

  二、以梁愛詩爲首的律政司司長,一上臺就徇私開後門釋放與董家有交情的前星島主席胡仙,不起訴廉署力求檢控的詐騙罪,其後法官阮雲道之子阮家輝藏毒、房署高官潘啓迪高買,又被撤銷檢控。偏私權貴,苛控平民,法治淪爲人治,香港法治基業受了致命打擊。

  三、在「八萬五」大幹快上的「建屋大躍進」之下,居屋出現大量劣質短樁樓宇,房屋署署長苗學禮安然於位,樓市價格更爲低賤,市民生命安危毫無保障。

  四、「公務員體制大改革」胡亂上馬,矢言十八個月內完成,現在已過了兩年多,虎頭蛇尾,公務員效率照樣低沉,士氣低落,徒見一輪狂亂動作,不見成績,滋擾公務員隊伍,自毀長城,危害社會穩定。

  五、特區政府一成立,就以政治爲考慮,爲表「愛國」熱誠,未經諮詢家長民意,粗暴地強行「母語教學」,導致英語水平急降,後又容許百家精英名牌保留英語教學,把學生的青春和前途當作實驗的賭注。

  六、頭腦發熱,心血來潮,大搞「專上教育假大空」,聲稱十年內將中學升大學率提高至六成,瘋狂增加副學士等學額,但又削減大學 育資源,最後又承認「六成升學率」目標難達,以量害質,「短樁大學生」大量生產,大學質素急降。

  七、指使特首辦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召見港大校長鄭耀宗,不惜粗暴干預學術機構的民意調查,壓制學術自由,致令鄭耀宗蒙羞辭職。港大百年累積的聲譽資本,毀於一夕之間,校長一職懸空,雖向國際招手,至今仍未有人肯就任。

  八、不講法治精神,以長官個人偏見意志,表態打壓法輪功,先是半遮半掩地說「多多少少有點邪惡性質」,繼而大罵爲「肯定是邪教」,打擊宗教信仰自由,其循序漸進的層壓式與藉私隱、色情等理由打壓新聞自由的行徑如出一轍。

  九、草擬特首選舉條例,破壞《基本法》,主動迎合北京中央,將中央罷免特首的權力無限擴大至「任何情況」可隨時罷免特首,破壞高度自治,自毀長城,出賣香港利益。

  十、與民主黨鄭家富等人勾結,成立「報評會」,並醞釀給予報評會豁免受誹謗起訴的絕對權力,向看不順眼的敢言獨立報章磨刀霍霍,與新聞自由爲敵。

  以上十項,僅是四年來特別重大的情節,尚有其他如版權法修訂草案等旁枝末節,失誤繁多,未能盡錄。特區政府成立四年,董建華治港的敗績,用《易經》的一句話來形容是合適不過:「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德行不夠,坐上了高位,智力低下又偏要謀圖才能不可及的大事,力量微小而又職責太重,很少有不遭遇禍患的!四年假大空、八萬五、高科技港和中藥港的種種 花泡沫,如今安在?

四年前,國家領導人親自來港主持慶典,對董特首付以重託,四年後的七月一日,中央領導人也不來香港出席慶典了,如果特區政府的統治成績出色,中央一定引以爲傲,正如一個兒子大學一級榮譽畢業,家長一定會出席畢業典禮分享這份榮耀的。特區政府四週年,天文臺又掛起了三號風球,但對於飽受困苦的市民,卻幾乎無一天不在經濟民生的十號風球下苟延殘喘,市民血淚濺迸,政府風雨飄搖,特首今天上午在主持升旗禮時,面對莊嚴的國旗和雄偉的國歌,他如有儒家精神的知恥之心,眼看國旗下這樣一個爛攤子,上對國家先烈應感重命有負,下對六百萬市民,又豈能無愧於心?

 
分享:
 
人氣:11,21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