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古話才爲成克傑喊「冤」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典出《左傳》「鄭伯克段於鄢」。我們讀的王力所編《古代漢語》第一課就是這一篇。鄭伯爲了剷除心腹大患、可能篡奪自己王位的弟弟段叔,對段叔的不軌行爲裝聾作啞,讓他「多行不義」,以便屆時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一舉消滅他,而天下人不會指責他容不得親弟弟。鄭伯因此以假仁假義、詭詐殘忍的形象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對於成克傑,雖然沒有人故意放縱他,讓他墮落到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地步,但是,我們應當反思:爲什麼他會一邊犯罪一邊往上爬,以致如此地「多行不義」以至於落得今日的下場?假如他身踞高位而沒有爲所欲爲的權力,他即使想當大貪官也當不了呀!
因此,我們應當追問:是誰寵壞了成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