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工商時報文章分析,早在今年二月視察廣東時,江澤民就提出共產黨應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及人民根本利益」這樣「三個代表」的主張。這一主張原本沒人當真,沒想事隔三月,到今年五月,「三個代表」及「三講」卻成爲中共中央發動新一波整黨運動的政治綱領。其實,從毛鄧以降歷史可知,江澤民這一步驟是爲自己在黨內建立牢不可破的歷史地位做準備。
但相較於毛澤東的恢弘氣魄及鄧小平的實事求是,江澤民掌政十年的特色是什麼?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營造出九○年代發展快速的「黃金十年」,看來並不能算江澤民的政治遺產。因此,究竟江的理論體系如何包裝,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思想精髓如何,就靠嫺熟辯證觀點的理論家如何詮釋。
文章根據中央黨校人士透露,中共中央將在八月廿四日北戴河會議結束後不久舉行學習「江澤民選集」出版報告會。會上,身兼中央黨校校長的胡錦濤將初步總結「江澤民論述」的理論體系、主要內涵、重大意義、形成過程及指導地位,並對江澤民作出初步評價。
據透露,胡錦濤根據中組部長曾慶紅初步定稿對江澤民的評價是:「傑出的馬克斯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黨、國家、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並指出,江澤民有駕馭複雜局勢,開拓工作新局面,開闢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新境界的非凡能力、巨大勇氣,對發展馬克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出巨大貢獻,「他的論述是我黨的指導思想,行動指南,江澤民同志是偉大的領袖。」
然而,對於「偉大領袖」這樣的評價和定位,中共中央仍存分歧意見。部份領導人認爲,「偉大領袖」是毛澤東的專用辭彙,即使鄧小平也不敢用。不過,在毛澤東「功大於過」的評價出現變化的今天,反對者反對的原因顯然是因江未解決該解決的問題,包括日益嚴重的貪腐及政治改革。
一九八九年,江澤民因學生「反貪污、爭民主」而上臺,但不管從早期的沈太福長城集資案、數不清的陳希同、胡長青、成克傑案,到今天轟動一時且即將在九月十五屆五中全會前公佈的廈門「遠華」案都在在顯示,透過黨內監督是死路一條。
同樣,民主化問題在江十年的掌權期間雖曾零星提起,「十五大」就曾重提「初階論」,但曇花一現。
文章評論說,尋求歷史定位的江澤民,在政治改革一途看來已繳了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