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核心中的旁观者将在这里逐月发表的,是我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工作期间的一部日记。“书记处办公室”这个机构,是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先生为自己组建的一个工作班子。当时有一个书记处研究室,主任是邓力群,但那是保守派的智囊机构,胡耀邦用不上。本来是自己的大脑,结果却和自己对着干。为了改变这个被动局面,他成立了一个新的脑库,就是书记处办公室。在中央政治局里是胡启立分管,在书记处里是王兆国分管,在中央办公厅是温家宝和周杰分管。把这个办公室说成是胡耀邦的嫡系部队甚至“黄浦军校”也不为过。
中共13大以前的中央书记处,相当于清王朝的军机处,是第一线的决策机构。我于1986年3月调入该机构工作,不久担任政法组副组长,做了一个大机构中的小吏,大军机中的小行走。但我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我这一生中始终抗拒的是象墨水那样,被现实生活的吸墨纸完全吸干。我介入生活,也跳出生活。人要适应社会,首先要社会化。社会化就象化学反应,可能让一个人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要保持住自我,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还原。不能还原的自我,都必然异化。
我此生中,总是断断续续地写些日记,忙时断,闲时续。但在“书办”那段时间,我并不闲,但还是写了日记,部份原因是那段生活很重要,不写可惜;部份原因是书办的上级鼓励做“无名英雄”,不要对外发表文章或谈话。我这种人,不写些自己想写的东西,是活不自在的,于是就写了些当时不可能发表的随笔,就是这部日记。日记都是在工作之余写的,一般在深夜。深夜写东西,好处是,可以把自己找回来;坏处是太疲惫,太困乏,脑子不在状态。假如有些才气,也难以完全发挥。这部日记有不少好看的东西,但肯定不是写作艺术的精品。
我写日记的这段时间,不仅是我人生交响乐的一个华章,也是中国政坛最精彩最有玄机的一段时期。后来的政治风暴,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开始孕育。这段时间覆盖了1986年的学潮,胡耀邦先生下台,以及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一次摊牌,结果自然是改革派损兵折将。
在这部日记里,我不是批判者,只是思想者;不是隐私的窥探者,只是一个旁观者,当然是有价值判断的旁观者。我在一些领导人身边工作,写了他们的某些性格和生活细节,不能说没有偏见,但让我心安的是,回过然头来阅读这些描述,我认为基本上是公正和客观的。
这部日记,不完全是生活的流水帐。写它时,我心里恰好有一个问题:中国这部官僚机器到底是怎样在运转的?我写下了我的一点观察与思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主题日记”。
转自 大纪元
(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