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凝聚民族情感與信心「抗美援朝」已被神聖化
 
亓樂義
 
2000年10月25日發表
 
【人民報訊】中國時報特稿: 韓戰結束了五十年,至今仍烙印在大陸民衆心裏。半個世紀以來,中共每年都慶祝這場民族聖戰,今年更是擴大慶祝活動,並透過媒體宣導「抗美援朝」所代表的時代意義,其目的是要凝聚民族情感和信心,以面對新世代的挑戰。畢竟,五十年稍嫌久遠,新的一代究竟有多少記憶,令人懷疑。

中共官方文件把「抗美援朝」神聖化,全黨上下幾乎聽不到異類聲音。但最近有人開始質疑毛澤東出兵朝鮮,是個人「英雄主義」作祟;也有人發表毛澤東和前線司令員彭德懷意見不合的文章,指責毛在戰略指揮上出現失誤等等。

對此「謬論」中共當然是予以駁斥,否則韓戰對民族振興的訴求將失去着力點;失去民族自信,就等於失去民族奮進的動力。北京知識界認爲,「抗美援朝」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才能拉住新一代的民族自覺,只靠雪梨奧運會取得的二十八枚金牌是不夠的。

韓戰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特殊,它被中共視爲抗擊美國帝國主義的「反侵略」戰爭,但戰場不在大陸,沒有殃及國土內的無辜百姓,這是中國走出殖民地陰影的具體徵兆。北京一批民族主義份子,高度評價這場和美軍打成平手的「境外作戰」,認爲這對日後的「民族自信」起到關鍵作用。

據了解,韓戰對大陸六十歲以上民衆的影響層面最大,這一代人的「革命意志」和對國家的忠誠深受韓戰薰染,他們扮演大陸五十年來整個社會中堅力量。但新一代人對韓戰感受多少?誰也沒有把握。因此中共有相當的憂患意識,認爲「抗美援朝」所激發的民族自信,有必要延續和擴大,才能面對下一回合的對美鬥爭上。

北京的主流觀點認爲,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並非出於北韓頭目金日成的「請求」,而是根據對整個國內外的形勢研判所致,並做出正確判斷,展現當時中共領導層對處理國際危機的不凡能力。

當時對中共領導層最大的挑戰,不是戰爭本身,而是如何走上處理國際戰爭的舞臺。這個舞臺不好上,中共從未有過類似經驗。內幕消息顯示,毛澤東一九五○年初訪問莫斯科時,史達林曾暗示毛,金日成想用軍事手段解決南方問題,但時間和處理方式毛澤東全然不知。

嚴格說,毛澤東並未估計韓戰這麼快開打,心中相當震撼,但他很快進入狀況,並及早部署大軍。從戰略部署上,毛採取「持久戰」作戰思想,以「拖」待和,毛澤東和周恩來估計美國怕拖,拖得越久,對美國越不利,事後印證毛的策略是對的,最後迫使美國走上談判桌。

回首前塵,中共這一代領導面對臺灣問題,又回到當年面對美國的景況。中共從韓戰中得到多少啓發?值得關注。(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0,95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